過去十年,在我的加速期裡,我從不在乎薪水有多少,因為我在乎的是,是否有一個爆炸性的成長機會,可以建立自己的record!


整理 / 陳清稱 攝影 / 賀大新

如果把人生當成產業來看,可以把人生作一個life cycle,分成發展期、加速期、成熟期。我給自己的定位是現在還在加速期,過去十年在我的加速期裡,我從不在乎薪水有多少,因為我在乎的是,是否有一個爆炸性的成長機會,可以建立自己的record。

在發展期時,就是要去嚐試錯誤,不能因為錯誤就給自己更多的藉口,但可以多方嘗試,所以25歲到35歲這段時間,可以用自我成長的方式去尋找方向。不一定要照自己的學經歷去走,集結不同的人生經驗和人生閱歷,搞不好可以發揮得更好。

我在當兵時,有一句話影響我一輩子。在一個昏睡的中午,我聽到一個廣播節目在分享成功經驗,廣播裡面說:如果你做了某個決定,可以快樂一輩子,或是可以讓你痛苦一輩子,那寧願選擇前面辛苦幾年,後面可以讓你快樂很久的決定。所以這幾年來,我選擇自我投資,好好地去努力看書,讀英文。


自我培養為優先,不急著賺錢

我常常告訴自己,不要急著炒股票賺大錢,要用工作去賺錢,用工作去投資,不要整天想著賺錢。一個人如果一天在股市就賺了幾萬塊,那付他一個月5萬元的薪水,他一定覺得不算什麼;如果他今天虧了15萬,他也會覺得工作了然無趣,因為他投資失利,大部分的心情都被股市行情所影響,這是沒有辦法好好工作的。

前幾年,台灣有一個股市大戶開牛排館,一客牛排要7000元,結果股市上萬點時門庭若市,股市跌到2000點時,還是門庭若市,因為很多人想說我今天輸了幾百萬,也不差這幾千塊的牛排,所以很多人的工作價值被扭曲了。價值被扭曲之後,你跟工作之間的關係就變得很薄弱,就沒有辦法變成一個紮實的人才。

在35歲到45歲這個階段,除了跨領域外,還要學會控制風險。在工作上,你可能已經是管理者、執行者,所需要的知識完全不一樣,這時更需要借助各種管道的學習,來加強你的管理知識,像買書就是我學習跨領域知識的一個重要管道,我覺得現在的書籍、雜誌,提供了很多別人的經驗,當你願意去學習的時候,它可以給你許多的導引。

工作有時候也是一個機會,在打江山、打基礎的時候,一定要有默契、團隊精神,你才會在成長的過程中,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。我不介意我的老闆,沒有給我很高的offer,但是在這過程中,我會不斷地去學習,因為很多時候老闆不可能耳提面命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有經歷過失敗跟挫折的經驗,才會變成未來職涯成就的動機。(整理自「躍升2008-打造價值型人才」系列論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ne1201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